我認為妒忌就像飢餓一樣
當人不給予自己需求的一切,或者以為他無法給予自己時
會對別人擁有的尤其正是他渴望的東西發出「想要」的思想
然後我們受過的教育或道德判斷會批判那念頭
產生出罪惡感以及自己不夠好的羞愧
那羞愧感反而使「想要」思想變得更加難堪
可能變成認為「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才得不到」的自卑感
自卑會使情緒憤怒,因為不想比別人差或者不認為別人比我好
然後教育或道德判斷又會批判那念頭
最後妒忌會像滾雪球般變成傷害的幻相
我們忌妒他人,或者吸引妒忌我們的人
當一個人空腹時,看到食物會想吃,是相當自然的本能反應
當一個人飽餐時,看到食物相對的不會像空腹的人如此飢餓如此想要
飢餓不是一種罪惡,妒忌也不是
它只是反映出一種需求一種你忽略自己某種面向的需求的訊號
就像內在的自己發出飢餓訊息般
它要的只是你的給予而不是譴責
妒忌是我們認為的負面情緒
坦承、接受、了解去取代壓抑、否定、批判、罪惡感
事情就會愈來愈簡單化
不需要因為妒忌而厭惡自己或他人
因為妒忌其實只是飢餓訊息
2014年1月21日
畫作商品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
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
回饋由LikeCoin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L五次左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支持創作,正向交流:)
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
回饋由LikeCoin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L五次左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支持創作,正向交流:)
可能喜歡
-
其實你眼前的這一刻並沒有讓你煩惱 而是你自己因為這一刻而讓自己煩惱了 我們認為調整的唯一方法是創造一個不同的外部場景 書裡面有一些例子 人們都在追求外在的東西 他們想要婚禮想要新車想擁有海濱別墅 他們想要這些所有外在的東西 卻沒有意識到這些東西可能不會 也不可能帶來他們真正想要的...
-
因為一直被告知要去看這部劇 我就決定要來看 然後我發現這部劇裡面有很多夢的記號 還有潛意識裡去除編程的作用 尤其是前世今生因果報應 在事物的表面上是一部偶像劇 但卻是人類群體意識裡面 拆解亞洲人的群體頭腦意識的業力編程 一件事情的運作 不只是外在物質世界...
-
或許聽起來不可思議 但這是真的: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是一個想像的世界 事實上 生活就是一種想像的活動 我們眼見的一切 雖然看起來像是存在於我們之外 但其實是存在於我們之內 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 在這個生命短暫而有限的世界裡 我們眼睛所見的 不過是一道道影子 任何事物都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