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
電影《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看了紀錄片《我家有個開心農場》
覺得很奇妙
那樣的生活方式是過去奶奶家的模樣
我記得以前的土壤都是有白色的蛆蟲
還有一堆養動物
父母那代卻離開這種農業去做工業
我們之後的世代也會又要回歸自然
一塊土地的健全來自多樣性
允許越多元的植物動物共生
一物剋一物,環環相扣,生生不息
一種作物茂盛就會出現害蟲也茂盛
然後害蟲又是某個動物的糧食
外在世界是內在的投影
那麼是否意味著心理的自然健全也是如此
當一個人越允許自身內在品質越多元性存在
他心靈的沃土就越滋養他
生命也越旺盛
道德感越重,規則越多的人
就像過分清除雜草那樣反而使土壤光禿死亡
所以面對自身我們以為較黑暗負面的品質
如果也欣然接受
也許日後會成為內在其他部分的養分
所以阿納絲塔夏才說
光明與黑暗都要並存,所有元素都在才能平衡
才會使人成為第三種創造新世界的力量
紀錄片只著重於農場
但自然也有靈性面向
不然為何地球所有原住民都會有神靈祭拜儀式
這部片給我很大的啟發
我們認為療癒是清理釋放
這樣的字表面意思容易誤解為斬草除根
但會不會允許存在與接受才是解決之道
畫作商品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在文章最末按5下Like!
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
回饋由LikeCoin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L五次左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支持創作,正向交流:)
我將得到LikeCoin的回饋:)
回饋由LikeCoin基金會出資,您只要註冊/登入帳號(FB、Google帳號都可以註冊,流程超快),按L五次左鍵,可以贊助我的文章且完全不會花到錢!
支持創作,正向交流:)
可能喜歡
-
我一直很想寫這一篇 可是腦子又很多東西 好像還未形成 我在看完開悟日記有著很大震撼 我一直以為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開悟就是我要成為神一樣的狀態 可是《開悟日記》裡寫的卻完全不這麼回事 開悟前他原本也和我想的相似 這是我覺得最貼近我看完《開悟日記》的感受 那...
-
步驟: 1. 大聲說4遍下面的話: 我渴望定義我對脫離的投入。 (I desire to define my dedication to detachment.) 我渴望定義我對脫離的投入。 (I desire to define my dedication to ...
-
你們正在轉變意識層次,而且速度很快。 在新的意識層次中,你們會越來越多地意識到自身當中的溫情、善良、放手、接納、變通、開放、歡樂、和平、安詳和聖愛。 你們正在逐漸吸收這一切。許多人已經發現自己對事物做出反應的方式和以前不同了。 面對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及自己遇到的某些處境,你們比...